丹毒是指皮肤突发灼热疼痛,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。由于头面叫“抱头火丹”,生于下肢叫“流火”,新生儿多生于臀部,叫“赤游丹”。 
【临床表现】 
生于下肢或头面部,有皮肤黏膜损伤史。局部皮肤发红,压之褪色,放手即恢复,皮肤稍隆起,境界清楚。严重者红肿局部可见有瘀点、紫癜,变为暗红色或橙红色。可伴恶寒发热、头痛、纳呆等症状。 
【病因病机】 
西医学认为链球菌侵袭引起炎症。中医学认为火毒热结蕴阻肌肤而致。 
【诊断】 
颜色赤红,局部灼热有痛,压之褪色,境界清楚。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可增高。 
【辨证】 
温热蕴结、风热上扰、胎火蕴毒。 
【治疗】 
1.治则:泻火解毒,除湿凉血。 
2.基本操作及处方 
a.合谷、曲池、血海、委中、内庭、丰隆点刺; 
b.病灶局部守法; 
c.手阳明大肠经刮法。 
3.加减 
胸闷加内关,膻中点压;风热重加大椎周围刮法。 
4.方义 
合谷、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,可清泻阳明之热毒;血海是脾经穴,可活血化瘀;委中为足太阳经合穴,别称“血郄”,可清血分之郁热,又泻阳经之热毒;内庭、丰隆清热化湿。 
【注意事项】 
忌食辛辣、海鲜。 
  |